锯床配件
【48812】老相片揭秘老成都丨正在消失的老工作

时间: 2024-08-06 18:08:03 |   作者: 锯床配件

  放木排,这个惊险高危、存亡无常的陈旧工作,从春秋战国时就传承了下来。凡有大江大河之地,放排人的身影就络绎不绝。成都的70后,仍然还有在都江堰看放木排的回忆。到了1980年代,这一行当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。

  放木排,这个惊险高危、存亡无常的陈旧工作,从春秋战国时就传承了下来。凡有大江大河之地,放排人的身影就络绎不绝。成都的70后,仍然还有在都江堰看放木排的回忆。到了1980年代,这一行当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。

  岷江沿岸山林茂盛,江水湍急,路途高低。在没有铁路、公路的年代,想把藏于深山老林中的木材运送出来,只能选用肩挑、马拉再用水运的传统方法。放木排这一技能职业,由此应运而生。

  木排,古称桴,是木材水运的一种首要方法。所谓木排,便是用绳子将多根原木、原条或竹材编扎成必定形状,使用本身的浮力,在水上运送的组合体。放排得先砍木,砍木一般在冬季。

  深山砍木匠一个冬季都要在山林里采伐原木,沿高低山路将原木运到江边。原木在江边用藤葛或绳子穿成木排,就等一江春水向东流了。

  老匠人会观看江水上涨的方位,水大、水小都不能放排,只要等水涨到岸边长草的当地,才是放排的最佳时期。

  木排还需要绑缚健壮、牢不可破,否则在放逐的过程中一旦散架,就前功尽弃了。开排那天,全部准备就绪,跟着一声呼喊“开排了”,工人们解缆绳,木排离岸,声势赫赫沿岷江漂流而下。

  木排漂流的速度简直与江水流速共同,水急则快,水缓则慢。通过数天几百里的急速漂流,从深山中伐下的一人怀有粗的大树,会在都江堰水势缓慢的当地囤积,等岸边的收木匠收木。

  原木到岸后,天然少不了锯工。旧时没有电锯,分拆原木全凭手艺的大锯条,一人在前、一人在后,迁延锯条,分拆原木的艰苦可想而知。

  成都闻名评书艺术家李伯清年轻时为讨生活蹬过三轮,拉过大锯。他在评书中曾讲过拉锯人的辛苦,大锯上拉下拽,膀子肌肉生疼。但想到有钱挣、能吃饱饭,只要忍耐。为打破拉锯时的枯燥乏味,跟从拉动节奏,自己在心中默数“五分一角,五分一角”。

  旧时,这些拉锯人是最底层的工人,尽管艰苦,但也只能糊口。跟着电锯和专业机床的使用,这个职业也渐渐消失了。

  成都周边水路纵横,在沿河临水之地,人迹集合构成的村落旁,一艘艘摆渡船成了两岸人员物资来往的首选。市内南河的九眼桥更是大码头,渡船,货船聚集,局面壮丽。

  四川省内渡船也一直是水上交通必不可少的一环。它一度促进了四川经济的开展,一起也因年代变迁而日趋衰落,并逐渐走向消失。

  美国人西德尼·戴维·甘博,1917年-1919年在中国共拍照了5000多幅黑白相片、500多幅五颜六色幻灯片、30盘16mm电影胶片。他在四川拍照了400多张相片,其间标明在成都区域拍照的有100多张。